翟云升(1776——1860),字舜堂,號文泉,掖城東南隅村人,清代著名語言學家、書法家。自幼天資過人,習作曾令“塾師避席”。就童子試得第一名,嘉慶五年(1800)中舉,道興元年(1821)舉孝廉,二年登進士第。性情淡泊,無意仕途。中舉后任黃縣教諭,不久便辭職回鄉;被薦舉為孝廉方正,他堅辭不受;中進士后授廣西知縣,以母親年邁為由辭任;相國陳文恪得知其學識淵博,推薦去京師任國子監丞,也沒有成行。
翟云升一生潛心著述,“鍵戶修業終其身,窮困老死而不悔”。他認為“經語惟漢儒能解,漢儒語惟國朝通儒能遍解”,因而治學以漢儒為宗,終憑著述聞名于世。當時的學者一致認為他“說文擬嚴(可均)、段(玉裁),音韻比顧(炎武)、江(永),訓詁等郝(懿行)、王(引之)”。翟云升還精于書法,尤工隸書,求字者絡繹不絕,翟云升均精心題寫,一絲不茍。
翟云升鐘情于書墨之間,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。他在城南買了幾畝地,“門前溪水縈抱,有古木千章,雜花數百種”,每日穿布袍、草鞋坐臥其間,負讀五經無少閑。自己的書齋也取名“五經歲遍齋”。晚年聲名越高,越不屈從世俗。一位防海大吏不帶隨從親自登門敦請他出山,仍堅辭不出,終以布衣告別人世,享年84歲。留世著作有《說文形聲后案》4卷,《說文辨異》8卷,《肄許外篇》2卷,《隸篇》、《隸篇續》、《隸篇再續》各15卷,《古韻證》22卷,《韻字鑒》4卷,《覆校穆天子傳》6卷,《古今人表校正》1卷,《焦氏易林校略》16卷,《古文雜著》若干卷。目前僅存《隸篇》數卷刻板,已由其后人獻給國家,1987年廣陵古籍書店以《隸書大字典》名印行。他書寫的東海神廟碑,筆意傳神,筆力蒼健,拓本流傳甚廣,已成為人們學習隸書的典范。
《隸篇》
隸書匯編。清代翟云升著。正編共十五卷。道光十五年成書。是編采擷漢魏名碑九十五品,精工雙鉤,依偏旁部首分列。每字下注所出及原句,間有按語,末附偏旁全目。道光十八年續編、再續編開雕成書。 續編得古隸六十五品, 又附變隸通例一篇;再續編采古隸五十五品,體例皆遵正編。